现在的小孩子真的像是长了“三头六臂”一般。
2岁学英语、3岁学钢琴、4岁学编程。
日程表排得满满登登,让成年人看了都自惭形秽。
为什么这些孩子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却走上了这样的一条道路呢?
说到这种现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鸡娃”
“鸡娃”是网络流行词,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
为了“鸡娃”,家长们都做了些什么?
适当“鸡娃”,可能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但过度鸡娃,就属于揠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前社会,仍有不少父母信奉“棍棒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人才”,通过这种手段“鸡娃”本质上就是家庭暴力。
案件的源头是这样的,早在2011年的时候,佳佳的母亲杨某就和丈夫离了婚。
作为一个独自抚养女儿成长的单亲妈妈,杨某一心盼着女儿能够成才,于是就开始了漫漫“鸡娃”路,对孩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她自己制订的培养计划中,明确表示,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小学的时候能够把英语完成。等到了中学有七八门课的情况下,就让女儿把放在英语上的时间,暂时花在其他科目当中。
她甚至逼着还在念小学的女儿掌握大学英语,而佳佳在学习上稍微有令她不满意的地方,她立即就动辄打骂、体罚。
在前年4月份的时候,佳佳背课文没有达到她的要求,杨某一气之下把厚重的硬书甩到了女儿脸上,丝毫没有留情,孩子的面部、额头被直接砸到红肿。
佳佳的外婆发现后报了警,派出所也向杨某发出了家暴告诫书。
而在2021年1月的时候,杨某却将告诫书抛在了脑后,又一次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打了女儿,起因只是由于佳佳没有完成测试。
杨某用指甲抓伤了她的脸,构成了轻微伤,法院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她对女儿实施家庭暴力。
然而,杨某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向佳佳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在佳佳没能完成她布置的“提升作业”时,杨某两次用烧热的锅铲烫伤孩子的手背和右脸。
在受到质问时,杨某也丝毫不见悔改,理直气壮地说:“都是在煮饭的时候,第一次,铲子打她头,她拿手挡的。第二次她脸过来了,烫到她脸。这两次动她,全部都是因为她作业没做。”
言语当中,仿佛自己的女儿就是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
更过分的是,杨某坚决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女儿更好的未来。
最后,法院依法剥夺了这位有虐待儿童前科的母亲的抚养权,佳佳的安全暂时得到了保障。
作为《小欢喜》和《小别离》的姊妹剧,刚一播出,就引发了热议。
这部剧中的很多人物形象、交际方式都引起了看剧人的深思。尤其是里面蒋欣饰演的角色,她的鸡娃式教育,在让剧中孩子感到窒息的同时,也让看剧的观众感到了不适。
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拔得头筹,妈妈运用各种方法给孩子报补习班,砍掉他的娱乐活动,即使当孩子说出“妈妈爱的是考满分的我”这句话后,也依旧没有停止鸡娃教育的脚步。最终导致孩子出现了问题,与自己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小舍得》里着重刻画的这两组家庭,一个是“鸡娃”的典型,逼着孩子力争上游,做“人上人”;另一个则从“佛系”到被迫“鸡娃”,被大环境裹挟着。
在《小舍得》中,家长们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金牌班的名额使尽浑身解数。
“内卷”的背后,实际上是竞争文化的盛行。
问题根源是整个社会存在的竞争意识,人们对阶层下滑的担忧,对更好生活的渴望,落到孩子的教育上就成了“鸡娃”。
即使没有培训班,家长还是会寻找其他途径“鸡娃”。
《小舍得》的导演曾经表示,在剧本前期的调研和采访中,他们团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家长,这些家长来自城市的各个角落,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却对孩子的未来怀有同样的担忧和期待,但没有一条路能够帮助他们彻底摆脱焦虑。
面对这样的“内卷”“鸡娃”大环境,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一下,这种埋藏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焦虑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不得不承认,很多教育机构都在“贩卖焦虑”
近年来,由于教育界内卷严重,社会压力巨大,加上资源不均衡,父母们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对子女的教育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低学历的恐慌,加上机构无耻的营销,让人觉得低学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放眼望去,车站、电梯、朋友圈,我们目之所及的各种地方,无一不充斥着技能培训、考证培训、学历提升、兴趣班、考研考公考编等等等等与教育有关的广告。
有接触过教育机构的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就宛如狗皮膏药一般,沾上了就很难甩掉。
从你咨询的那一刻开始,在招生销售看来,就只有两种结果:
一、最理想的状态,接受招生销售的洗脑,选择了报名。
二、没报名,长时间高频率的骚扰,直到被删除。
在如今这个“学生内卷,家长鸡娃”的社会环境当中。
一方面,孩子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奔走于学校和培训机构,身心疲惫;
另一方面,教育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以迎合家长们的需求。
K12的造势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理,让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
但这些家长似乎从来就没有思考过,为孩子展开的起跑线,并不是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的。
父母自身就不曾拥有过硬的实力,却妄图让自己的孩子一飞冲天,这种思想未免有些过于幼稚了。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段话,人生当中有这样三个阶段:一是直面父母的平凡;二是直面自己的平凡;三是直面孩子的平凡。
然而今时今日,很多家长即便意识到了前两条,却还是不想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
他们四处为孩子报补习班,仿佛是抓住了什么灵丹妙药,救命稻草。
那些补习机构也摸透了家长这样的心理,打出了什么如:“保过、一次性通过、免学免考拿学历、双倍提升、短期突破高分、就业有保障、XX天速成、真正做到提分、XX天逆袭、高中生轻松本科梦”之类的广告语。
直到北京市教委官微“首都教育”发布了两份通报。《关于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关于近期抽查全市七年级、八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发现问题的通报》,包括新东方、学而思、环球教育、正苗启德教育等22所教育机构被点名,北京市教委组织人员还对试卷进行了检查,严查校内超前教学问题。
两份通报同步发出,重拳打击校外培训乱象的同时,更表明了官方规范教育培训,严查超纲超前,严禁提前起跑“拔苗”行为的鲜明态度。
我们周围“学思维、学英语”广告牌、电梯里“轻松提分”的洗脑宣传语也被陆续撤下。
由此可见,在相关部门不断出击的组合拳下,“野蛮生长”的教育培训行业正在日趋规范。
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灌输文化知识,老师的职责也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无论学生是踏实上进,还是顽皮执拗,都有机会在老师的积极带领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追名逐利的部分学校和教育机构,明显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学历贬值现状
除去被教育机构洗脑这一原因,还有什么事情在刺激家长“鸡娃”?
为什么很多家长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大学?
有这样一组不得不说的数据,在20年前,我国一年的大学毕业生才100万出头,很多70
、80后的大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是靠着时代红利拿着本科文凭,就成了新中产。
他们个人的经验证明,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教育被看作是用来赚钱的手段,仿佛学历越高,赚的钱就理所当然地越多,所以很多家长都愿意在教育上投入巨大的资源。
反观现在,2020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就高达875万。
随着学历在不断贬值,学校鄙视链泛滥和只看第一学历等行为也就越来越普遍,人们早已习惯仅凭学历高低就将人的层级定性的思维定势。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任深圳街道办副主任;
深圳“四大校”之一的中学,化学老师招聘4人,3人是博士;
32岁女硕士,精通英语、法语,有过跨国企业外派经历,转行做家政。
越来越多人获得更高的文凭或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以上这些新闻也早已屡见不鲜。
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而2021年的考研报考人数高达377万。在2020年扩招18.9万人的基础上,2021年硕士研究生规模还将稳步扩大。
所以现在学生们都陷入了一种严重的内卷和就业的竞争压力中,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毕业时都面临着“找工作难”的现实情况。
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式,这些大学生只能咬着牙向更高的地方爬,“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内卷时代”。
想要去好学校读研,就得上好的本科,想上好的本科,中学又很重要,所以竞争被一路牵制到了幼儿园,也就是家长们“鸡娃”的源头。
“鸡娃”让孩子们陷入抑郁
“你们班一共才多少人,你考三十几名?怎么读的书,书都念到哪里去了?”
“作文有什么难的?字数都写不够,就是随便编点也行啊。”
“我们辛辛苦苦赚钱容易吗?补课费一节就得好几百,你就这么浪费么!”
“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将来怎么养活你自己,去乞讨吗!”
“就你这样子,将来谁能指望上你,我算是不指望你了。”
这样的话,你对自己的孩子说过吗?
或者在你还在上学的时候,有听到自己的父母对你们说过吗?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双减”政策,但很多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这个“一考定终身”的教育环境当中,但凡有一丝懈怠,都很容易被那看不见的千军万马挤下独木桥!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他们本应该开心快乐生活学习的年纪,却有无数孩子选择了放弃生命,这不禁让人感到震惊和惋惜。
不久前,一名江西小学生阳阳,在开学第一天坠亡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孩子生前曾多次表示自己的作业太多了,压力好大。
在他留下的稚嫩手笔的遗书中,我们多次看到了“撑不下去了”的字迹,并称自己是个“无药可救”的孩子。
而在另一组数据中,北大一年级的新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
这些,都是在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
他们很优秀,但他们的优秀,只是为了达成父母的愿望,而非自己的原动力。
最后其实想说一点,无论是鸡娃也好,还是放养也好,本质上都是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一种探索。
身为父母或者身为孩子的你,又是如何看待“鸡娃”的呢?
老师不是神。老师有很多东西改变不了,比如说单亲母亲打孩子。你可以跟她指出这个问题,你可以建议她接受心理咨询,这样你的责任就尽到了。但是如果她拒绝做出改变(这是绝大多数情况),那你要么很激进地寻求法律手段(我不觉得这条道路会对孩子有多少帮助),要么你就为孩子祈祷吧。哇!比我惨多了,我也是个单亲母亲,我前夫是去年立夏肝癌过世的,他留给我的只有他欠下的债,也包括我没和他认识的时候欠下的债。按我的经验和一些书上网上的育儿知识来看,这教育方式和之前的一样就可以了,不需要特意为孩子特殊对待,那样反而对他们不好。我前夫过世时,我儿子4周岁,那时儿子每晚做恶梦,梦到医院里从相框中跳出两个鬼不停的追他,每晚不敢睡觉,都是到晚上半夜或者凌晨累了自然睡过去的,白天在同一房间也黏牢我,那梦无时无刻的在他脑子里转悠,为此我交男朋友,有男朋友后,有空就叫男朋友晚上陪我们,后来我儿子才慢慢的好回来。孩子有时犯错误该打就得打!不然惯坏了就一辈子的事!现在都说不能打孩子,90后的孩子长大了就什么样的都有!我现在21了,犯错误一样要脱裤子被我妈打的。虽然打的狠但我一点也不恨她!她要不打我这么狠我早就学坏了!
老师不是神。老师有很多东西改变不了,比如说单亲母亲打孩子。你可以跟她指出这个问题,你可以建议她接受心理咨询,这样你的责任就尽到了。但是如果她拒绝做出改变(这是绝大多数情况),那你要么很激进地寻求法律手段(我不觉得这条道路会对孩子有多少帮助),要么你就为孩子祈祷吧。哇!比我惨多了,我也是个单亲母亲,我前夫是去年立夏肝癌过世的,他留给我的只有他欠下的债,也包括我没和他认识的时候欠下的债。按我的经验和一些书上网上的育儿知识来看,这教育方式和之前的一样就可以了,不需要特意为孩子特殊对待,那样反而对他们不好。我前夫过世时,我儿子4周岁,那时儿子每晚做恶梦,梦到医院里从相框中跳出两个鬼不停的追他,每晚不敢睡觉,都是到晚上半夜或者凌晨累了自然睡过去的,白天在同一房间也黏牢我,那梦无时无刻的在他脑子里转悠,为此我交男朋友,有男朋友后,有空就叫男朋友晚上陪我们,后来我儿子才慢慢的好回来。孩子有时犯错误该打就得打!不然惯坏了就一辈子的事!现在都说不能打孩子,90后的孩子长大了就什么样的都有!我现在21了,犯错误一样要脱裤子被我妈打的。虽然打的狠但我一点也不恨她!她要不打我这么狠我早就学坏了!
本文关键词:
咨询服务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又听话,而自己的孩子叛逆不听话呢?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家长们常常在手机上收到正苗启德学校老师发来的视频,很多家长还会发朋友圈“秀”一下……
在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里,刚入校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度过了心理养成期,就可以和父母约定见面的时间……
正苗启德作为问题少年管教学校,积极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组织孩子全体参加……
孩子叛逆期太难管理,多半方法没有用对,参考期待效应孩子不优秀都难!每个小孩儿小时候,都是小天使,乖巧可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逐渐进入叛逆期,这可成为家长们头痛的事。小孩子不听话,很多家长就会不由自主地批评孩子,有些甚至还会打孩子,……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总是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总是想和成年人相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叛逆期的开始。叛逆期的第一个表现从两岁开始就出现了。外国儿童学会称之为糟糕的两岁。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不那么听话,不管他做什么,他……
体能测试是青少年特训教育的一部分,对叛逆孩子的身心健康、个性塑造、自信心的培养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劳动教育基地的启动,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学生们可以在阳光下播种,在土地上耕耘……
行为矫正学校认为,找到孩子青春期早恋或者叛逆的“根”是十分重要的……
面对现实,当虚假的面纱被揭开时,网恋就变得脆弱了。……
早恋的女孩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 实际上很多家长还有老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如果不管,那么必然会带坏整个班级的风气,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酿成一些事故。而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
针对多数20至25岁的年轻人对初恋年龄调查进行了问卷调查。据调查显示,约有60%的人有过早恋;那么,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 1.对孩子的关系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 告诉孩子他的……
语文属于义务教育的重要课程,正苗启德学校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同样重视……
当孩子长期出现明显的厌学症状,并伴有行为懒散、情绪低落的情况,孩子需要一定的心理支持,特训学校或可以解决孩子厌学问题……
这就是正苗启德励志教育学校的教学成果,不负孩子,不负家长,继续努力做好……
对于孩子一旦出现 厌学 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来说,都应该及早的发现并且及早的干预,进行相应的治疗,防患于未然,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毕竟对于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