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公安部通报:截至目前,“团圆”行动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2609名,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47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372名,组织认亲1200余场。
昨日,广东警方表示,今年“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广东省已找回被拐、失踪儿童228名。广州市组织了30个失踪、被拐儿童家庭认亲团聚。
时间跨度最长达61年
童碧山介绍,今年1月,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完善基础信息、涉拐信息,并攻坚DNA数据比对、拐卖积案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2609名,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61年;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47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372名,各地已组织认亲1200余场。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刑事技术的支撑作用,推动“团圆”行动取得更大实效,5月11日至6月11日,公安部在山东济南组织开展了“团圆行动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凝聚专家智慧,汇聚数据资源,强化专业协同,创新应用战法,最大限度提升“团圆”行动实效。通过一个月比对会战发现的线索,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718名、抓获拐卖儿童逃犯8名。
广东省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0宗
同时,为提高DNA数据的比中率,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开展涉拐DNA数据的信息补全、重新检验等基础工作。
分析
盗抢拐卖儿童案缘何降至两位数?
6月1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及,目前盗抢拐卖儿童案件年发案降至20起左右,基本实现快侦快破,现行案件多为儿童走失或离家出走类案件。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翁文国等学者曾在《我国拐卖妇女犯罪特点及治理策略——基于103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妇女被拐卖的现象。据分析结果显示,被拐妇女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至30岁区间段,平均年龄为13.3岁至34.5岁。26.7%的受害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15.2%的受害人有多次被贩卖的经历。
拐卖者则大多数为男性农民,年龄集中在31岁至50岁区间段,文化程度主要在初中及以下,陌生人占79.1%,父母、亲属、朋友或熟人占20.9%。
拐卖妇女的犯罪手段中,贩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拐卖手段,其他拐卖手段按照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购买90%、接送86.8%、中转65.7%、拐骗65.5%和绑架6.1%。
据童碧山介绍,随着近年来刑事侦查技术的提高,大数据和高科技广泛应用于警务实践,公安部门查找失踪被拐人员的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特别是DNA检验技术及数据库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检验方法稳定可靠,个体识别精准高效,成为查找认定亲缘身份最准确的方法。
此外,“互联网+打拐”技术,也为打击拐卖赋予了科技力量。2016年5月,公安部建成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以失踪地为中心,通过移动应用和新媒体向一定范围内的群众推送失踪儿童信息,截至2021年5月15日,“团圆系统”共发布了4801条儿童失踪信息,找回4707名儿童,找回率达到98.1%。
多去求求警察,别说容是离家出走,这样没人理你,你要说成孩子失踪了,要不他们根本不当回事的
对于天底下做父母的来讲,最棘手的事情之一就是遇到孩子离家出走。孩子出走的原因也许单一、也许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孩子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解脱,于是一走了之。其实,离家出走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新的挫折和压力,甚至是灾难,但这又是年少无知的孩子不能预测的。所以说,父母应该防患于未然,对有此类想法的孩子采取相应的措施。
(1)性格内向、不爱交际、自尊心强、学习有压力、成绩不理想并且常常发生忧虑的;
(2)成绩明显落后、不爱学习、对金钱有浓厚兴趣的;
(3)不守纪律、非常任性、对学校和家庭缺少感情的;
(4)已有经常逃学行为的;
(5)沾有赌博、迷恋游戏机、吸烟不良行为的;
(6)有独立性倾向、寻求自由、追求冒险的;
另外一点要强调的是,研究表明,早年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更容易发生离家出走行为。分离的焦虑会对孩子心理的发展和感情的培养造成消极影响。因此,父母要尽量亲自照看孩子,在早年使孩子的基本安全感得到满足。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遇到问题不是逃避而会迎接挑战。因为他们内心感觉安全,相信自己可以应付一切心理难题和现实困难。
各种离家出走都能找到原因的。
(1)父母严厉,要求高,整天唠叨,三句话不离学习,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想离父母远些。
(2)家庭关系不良:a.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夹在中间不知所措,有时还会成为出气筒;b.家庭复杂的结构,各之间的关系不能平衡好;c.父母对孩子忽视,管教方式简单、粗暴;d.父母自身人格偏差造成亲子关系异常,如:酗酒、赌博……
(3)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孩子突然遇到应激性的事情。如:闯了自己认为的大祸,不敢承担责任,而采取逃避的方法。
(4)为了证明自己,有些孩子伴随生理上的成熟,想独立,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或寻求刺激和冒险,由于心理上还没长大,经常冲动又缺乏社会经验,易受不良文化和坏人的引诱离家出走。
(5)对付家长的手段,有时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不同意,便以离家出走相要挟。
如果你的孩子爱离家出走,父母应当分析孩子出走的原因,打骂、威胁孩子往往恰得其反。虽然造成孩子出走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终要解决的是要改变家中的环境气氛,那就是亲子关系。因为亲子关系是否协调是问题的关键。从我们上面列举了五点原因可以看出,如果亲子关系正常,孩子不可能出门不和父母打招呼,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应当与孩子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开始。如果父母成了孩子的朋友,又有谁能使孩子不顾一切地离家出走而流浪街头或寄身于别人家的环境中呢?
(1)做父母的要认真研究一下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包括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孩子能与父母沟通,他会及时把面对的其他压力告诉家长。家长把握了孩子的心态,就能进行疏导,预防孩子出走。如果家庭人际关系不好,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压力,孩子与家长隔膜,难以了解其他情况。这种状态下,家长要努力做好自家的“减压”工作,坦诚地面对现实,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把对家长的不满都说出来。家长冷静思考,该承认自己缺点错误时,要勇敢地承认,向孩子表示歉意。有了交心的基础以后,进一步与孩子沟通,互相谈出面临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2)对于已经出走过或有出走念头的孩子,要耐心进行说服教育和分析。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家长心里很着急、很痛苦。有志气、有责任心的孩子应该勇于面对现实,正视各种矛盾和压力,与老师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学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孩子,也让孩子自信,他有能力处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烦。
(3)家长要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家庭教育不当,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导因。很多家长“自居心理”极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是为了孩子好,一贯“理直气壮”,也正是这种“理直气壮”带来了孩子离家出走的苦果。建议这样的家长尽快改变“自居心理”,听听专家、老师和孩子的意见,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一下反思。家长教育态度、方法的改变,会促使孩子出现接受教育态度的改变,不良的隐患可以消除。
(4)家长要了解和重视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自主自立、努力成长的意愿。对他们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肯定、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意识到,离家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和摆脱困境,还有很多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要让孩子明白,挫折可以使人的心理成熟起来。为了以后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应对挫折,应该多学知识,培养各种生活能力。
(5)建议家长多与教师以及孩子的同学接触。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知道很多关于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些异常表现也会提早得知,能及时采取措施。家长与老师、孩子同学的接触应自然、坦诚,保证获得信息的真实性。
孩子离家出走,人们总认为是孩子的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本文关键词:
咨询服务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又听话,而自己的孩子叛逆不听话呢?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家长们常常在手机上收到正苗启德学校老师发来的视频,很多家长还会发朋友圈“秀”一下……
在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里,刚入校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度过了心理养成期,就可以和父母约定见面的时间……
正苗启德作为问题少年管教学校,积极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组织孩子全体参加……
孩子叛逆期太难管理,多半方法没有用对,参考期待效应孩子不优秀都难!每个小孩儿小时候,都是小天使,乖巧可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逐渐进入叛逆期,这可成为家长们头痛的事。小孩子不听话,很多家长就会不由自主地批评孩子,有些甚至还会打孩子,……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总是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总是想和成年人相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叛逆期的开始。叛逆期的第一个表现从两岁开始就出现了。外国儿童学会称之为糟糕的两岁。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不那么听话,不管他做什么,他……
体能测试是青少年特训教育的一部分,对叛逆孩子的身心健康、个性塑造、自信心的培养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劳动教育基地的启动,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学生们可以在阳光下播种,在土地上耕耘……
行为矫正学校认为,找到孩子青春期早恋或者叛逆的“根”是十分重要的……
面对现实,当虚假的面纱被揭开时,网恋就变得脆弱了。……
早恋的女孩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 实际上很多家长还有老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如果不管,那么必然会带坏整个班级的风气,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酿成一些事故。而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
针对多数20至25岁的年轻人对初恋年龄调查进行了问卷调查。据调查显示,约有60%的人有过早恋;那么,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 1.对孩子的关系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 告诉孩子他的……
语文属于义务教育的重要课程,正苗启德学校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同样重视……
当孩子长期出现明显的厌学症状,并伴有行为懒散、情绪低落的情况,孩子需要一定的心理支持,特训学校或可以解决孩子厌学问题……
这就是正苗启德励志教育学校的教学成果,不负孩子,不负家长,继续努力做好……
对于孩子一旦出现 厌学 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来说,都应该及早的发现并且及早的干预,进行相应的治疗,防患于未然,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毕竟对于任何……